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非常林奕華 《三國》



時間:201212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久聞林奕華劇團大名,原本期待《三國》能為我今年的劇場之旅畫下個好句點,但可惜有事與願違阿XD。
 
  《三國》解構三國演義故事,一反常態地選擇從女性的觀點角度,加上現代社會的元素來重新演繹這個充滿陽剛氣的文本。在我感覺中,這齣戲沒有要去講述這些英雄人物的豐功偉業,反而把他們從大時代中拉出,深入其心靈,剖析三國風流人物的愛怨情仇和情愛糾葛。劇中也對文本提出許多質疑和和對話,譬如說為什麼是"三"顧茅廬,或者假如曹操在華容道碰到的不是關羽而是張飛會如何,也讓齣戲多了很多玩味的空間。

  林奕華導演寫道:"曹操是本我,劉備是超我,孫權是自我。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現代的心理學。" 《三國》劇中給了曹操很大的戲份,或許就已透露出導演欲探討情感問題的蛛絲馬跡。


        《三國》What is success ?成功是什麼,在現代成功似乎已成為一門學問,一大堆文章和書籍都在教人怎麼成功,而我們的目光也總投射在那些成功的人物上,羨慕其所有的一切;但所謂成功,真的是一件這麼美好的事情嗎,在背後是也犧牲了許多重要之物呢?



  本我,就是人天生無法抹滅的情感慾望,三國本是兵家之爭,鬥智鬥勇,看似意氣風發,功成名就,但在逐鹿天下的過程中,他們真的快樂嗎?是否都因為過分壓抑自我的情感,而讓心靈不健康了呢?


   我想,這齣戲想探討的是情誼,劇中曹操說:"我想當朋友的,最後卻都成敵人。";周瑜說:"既生瑜,何生亮。",知音難尋,英雄總是特別孤獨,面對三國這樣紛亂的世代,他們也只能嘆口氣,既然當不成朋友,那就當浪漫的對手罷。



  對於這齣戲我比較不喜歡的是演員的表演方法吧,總覺有點不太自然和造作耶;但音樂的部分很棒,希望劇團可以把音樂上團到youtube就好。

  

P.S. 路嘉欣超漂亮,讓我超想看《賈寶玉》。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變奏巴哈-末日再生




時間:2012/12/08    
地點:兩廳院實驗劇場


  《變奏巴哈》,是最近看過比較喜歡的戲。劇本是1985年賴聲川和許多學生集體創作之結晶,所以並沒有絕對的劇情主線,反而像似許多不同人生故事吉光片羽的結合。

  很喜歡這齣戲的舞台燈光,在灑落煙霧的劇場空間內塑造出光影漫射,既虛幻又寫實的場域。另外在表演手法上,有許多在精神上留白空間,演員不用台詞,而以巴哈賦格曲搭配肢體動作來填滿劇場空間,我覺得很有張力,很觸動人心,非常喜歡這種有不少留白的演出。

  導演說這是齣講述時間的劇,看完戲,讓我聯想到馮內果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中一句話,"畢爾.皮爾格林已經無視於時間的存在。",我想,在看戲時劇場內的觀眾也如同小說主角畢爾一般,也無視於時間存在了。

  時間本像是條長河,人情萬物皆附於此,向前流動無法回頭。觀眾席被設計在舞台兩側,如座兩岸上觀,看著舞台上,演員在時間長流中演譯各樣人情故事,加以時間不段變換,時而在當下,時而在過去,甚至到了未來,讓我們暫時抽離於現實洪流,從旁觀者的角度去檢視在人生時間中會發生的種種生離死別,小小劇場彷彿大千世界,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段真的和己心相映的故事和情緒吧。


P.S.表演後有座談很棒,能聽到導演和觀眾很多互動和分享,也讓看不懂的情況減少很多阿。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我們並不孤單

今天的抗議站了一天,很累,但很值得。

可惜沒有做手牌和標語,抗議很沒氣勢,下次一定要做個中央的牌子帶去,讓更多人知道中央不是間疏離於社會以及冷漠的學府;今天有不少中央的學生參與,但希望可以有更多人願意站出來。

想參與卻害怕孤單嗎?不,你們不會孤單,因為我們都會在,我們站出來,便不會退後。

或許這會是一場深具意義學運的開端,抗爭之路還很漫長,需要持續關注和參與下去,有些價值得盡力守護,不能輕易退縮。即使我們是僅有微薄之力的學生,當我們團結起來,必定可以撼動這令人憤慨的體制和政府。

所以我想說,"是的,在學運這條路上,我們不會孤單,因為我們知道會有更多人站出來,守護這塊美麗的土地。"

晚安台灣,天佑台灣。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




  "早上十點半,第一波衝突發生時,我人在前排搖滾區,學生們手勾手,向前推擠前進,強烈的擠壓幾乎讓我喘不過氣,前方學生不斷和警察叫囂拉扯,試圖突破包圍越過柵欄.......",直到現在,這些畫面和感覺依然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說句實話,能當良民,誰想當刁民,我也只個平凡貪生怕死的學生,對社會了解的還太少,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參與這些社運活動,我會回答,"那必定是因為我太愛這塊土地,以及這塊土地上的人。"

因為我深怕現在不站出來抵抗,不久的將來,看到的會是身邊重要的人陷於苦難中的情景。

  參與這次運動後,深有以下感觸,我認為一個關心社會之人,才能稱得上是知識份子,我們讀書受教育並不只為了能獨善其身,照顧好自己而已。在我們能力所及內,應該要願意去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而學生的社會責任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參與社會運動的能力。學生沒有什麼生產能力,也尚未具備精深的專業,但我們有尚未僵化的思想、熱情和時間,我們不能期待那些為生存打拼的上班族願意翹班上街頭,這是我們學生該挑起的任務,努力去和社會衝撞。不要說什麼我將來會參加,或我將來有能力會幫助更多人之類的。學生時代不參與,出社會之後更不可能有所行動。


  你或許會問什麼很多人了解反媒體壟斷很重要,但卻不願實際到抗爭現場參與?我覺得答案很簡單,人性本賤,很多事情都要等到失去了才覺得彌足珍貴。引用這張香港抗爭的照片,香港人上街人數都是以十萬計,非常有影響力,標語上寫著,"今日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哪一天,如果台灣民主和自由失去了,那麼再怎麼抗爭都回不來了。

  最後我還是想再說一次,我之所以願意站出來抗爭,那必定是因為我太愛這塊土地,以及這塊土地上的人。



為什麼要關心媒體壟斷

為什麼要反媒體壟斷,因為言論自由和媒體自由是民主的基石,一旦媒體被政商團體壟斷,正義、公平和言論自由會受到極大打壓,民主將快速流失。關於這次學生發起的抗議行動,訴求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政府勿裝死、嚴審併購案:要求公平會、NCC、金管會等主管機關,依照國會通過的八項決議,積極嚴審壹傳媒併購案。

二、反媒體壟斷、要立法:政府在完成《跨媒體壟斷法》立法前,不得通過任何包括本案的爭議媒體併購案。

三、反中國因素干預、要政府表態:反對中國因素干預台灣媒體自由,要求政府對此現象表態,提出應對之道。

四、力保新聞自主、聲援壹傳媒工會:要求壹傳媒資方立刻依照工會主張,簽訂《團體協約》及《編輯室公約》。保障新聞自主及基層工作者勞動權益。


   綜合引用今天記者會時的發言,我覺得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在於這樁收購案的購買主(辜、王、蔡等人)不具有經營媒體的適格性,這些大老闆們各個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媒體被收購後恐成為企業和政治傳聲筒,失去媒體監督社會之責任。
  
  旺旺集團入主蘋果後,將擁有46%平面媒體市佔率,再加上其它有線無線電視頻道,已成為台灣最大的媒體商;而蔡衍明的傾中立場,以及在經營上對媒體工作者的種種打壓,包含介入編輯台,禁止刊登中國負面新聞等,以確實危害到媒體自主和言論自由(更多蔡衍明之問題請看底下連結)。
 
  只有極權的國家才會允許壟斷和控制媒體,台灣已向極權國家傾倒了嗎?當媒體被控制後會發生什麼呢?第一,媒體失去監督政府和財團功能,政府和財團將可為所欲為。第二,人民失去發聲管道,被打壓將無媒體能為之報導。第三,當政治思想混入媒體,媒體將成洗腦工具。
第四,失去真相,假消息滿天飛,人民恐會活在一片謊言之中。

  這是我們所希望的未來生活嗎?如果不是,那就需要更多人站出來支持!

P.S.我想我講的沒有很仔細和很好,所以以下附上一些參考資料,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拒黑手,反壟斷,要言論自由,學生抗議訴求內容:

馮光遠:蔡衍明這貨色,竟然主導台灣媒體走向

http://whiteeyeishere.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26.html


公視有話好說節目:當蘋果變成米果!壹傳媒今天賣了!
 財團壟斷媒體?學生寒夜抗議!政府縱容放任?



15張投影片,看國外管制媒體併購: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一九八四

More about 一九八四


  蔡衍明買下蘋果,台灣媒體的黑暗時期已然開始,彷若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小說中真理部再現。真理部是什麼?小說中如此描述:

"大洋國為極權國家,主角溫斯頓.史密斯在大洋國的真理部工作,這個部掌管新聞、娛樂、教育和藝術,名為真理部,實為謊言部。他的工作是修改歷史和變更各種資料,以配合黨的實際需要。"

  真想不到,小說中的情節就在台灣上演,真理部,可能就是台灣未來媒體的寫照吧。想像一下媒體不再是社會公器,淪為財團打手和政黨洗腦工具;新聞報導不再是真相,而是精巧的謊言的日子,總覺得十分可怕。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紀錄片中講到:自由很奇特的,你經驗過就會在你心中存在,這東西誰也拿不走。

  只有集權的國家才會控制媒體,沒有媒體自由必然沒有民主,所以這會是台灣的未來嗎?     不...我希望不要。


  好啦,其實只是覺得《一九八四》是本很棒的小說,頗為推薦大家去讀,不曉得歐威爾是不是真有被共產黨迫害過,不然內容怎麼可以如此寫實。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創作社-拉提琴



時間:2012/11/11 
地點:國家戲劇院

看似嘻笑荒謬的劇情,是對觀者最無情的嘲諷。

  紀蔚然老師說《拉提琴》是他寫過最棒的劇本;恩.....好吧,老實說我並沒有看懂。反倒是看過PTT DRAMA版友一篇心得文章後才讓我對這齣戲有更深的體認,所以先附上這篇很棒的文章連結給大家:
http://www.ptt.cc/bbs/Drama/M.1352741782.A.092.html



  我自己的感覺,這齣戲不斷在嘲諷我們這群觀者,紀老師在戲中總愛插入時事,以詼諧手法重現出台灣醜陋的媒體,無良政客和人心之冷漠等等議題。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刻意忽略無視這些存在的醜惡和不美好,好似一切都不曾發生,然而進了劇場後,觀眾看著台上演出而哈哈大笑,在嘻笑同時,是否有意想這正是現實中殘酷的一面呀。

  最後回到劇名,拉提琴指的是說謊,吹牛皮之意。現實社會謊言太多,真相太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下,大眾的心靈逐漸遲鈍,而慣於活在謊言所編織出的美好泡沫。 究竟要活在謊言中還是起身戳破呢,我想這真的是個兩難的問題吧?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誰在剝削勞工?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誰在剝削勞工?:     台灣的勞工不但生活愈來愈艱困,連勞退基金都快要破產了。誰該為這事負責?民進黨說:軍公教待遇太高,不公不義,吃跨政府,隱約影射是軍公教間接害慘勞工。到底是軍公教待遇太高?還是勞工待遇太低?讓我們用完整的數據來釐清這個問題。     先看下一張圖,它告訴我們:過去十五年來...



看完這篇只有一個感想,就是台灣的政黨都不可信,人民不應該期待某一黨表現不好時下一次選舉改投另一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台灣環境變得更好。

在這種兩黨皆差的環境下只有靠人民自己的自覺,能夠實際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和表達不滿,如大罷工或大遊行之類的才能給這些不長進的政客和無良的資方一陣痛擊吧,否則人民永遠都只能淪為俎上肉罷了!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南柯夢





時間:10/20、10/21
地點:國家戲劇院


對於傳統戲曲(京劇、崑曲)有種說不出的喜愛,傳統戲曲總有種說不出的美,看到《南柯夢》文宣就立刻買了,以下是依些觀看後的感覺紀錄。

1.
  首先,這齣戲的唱腔部分沒有讓我覺得特別驚豔和滿足,反倒是今年初看的《梁祝》給我比較好的印象;整體上我會說這是一場"均勻平衡"的演出吧,表演上唱念作打兼具,在演出上我特別喜歡淳于焚夢醒後,到槐樹下觀望蟻窩橋段;中國傳統戲曲注重寫意,總能無中生有,台上無樹無蟻,演員卻能細膩的表演出看到安和儃蘿蟻國的驚訝和內心衝突之情,真的很厲害。但缺點是武戲的部分我覺得有點不太夠力就是了。

  舞台和服裝設計等等搭配很好,其中特別是舞台設計部分,採用了懸吊一排類似木柱的裝飾在舞台上,可以跟隨劇情做位置上的變換;後方擺置兩大透光屏風,影光流瀉變換頗有夢境之感,很搭本劇主題,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看完全本後,我比較喜歡下本耶,感覺上本比較平淡一些。

2.
  其實看完戲後一直有種故事有點淺薄,力道不足之感,很多部分都有點緊湊或帶過得很快,譬如說為何會選上淳于棼當駙馬,以及淳于棼和瑤芳公主間感情戲等,有點無法讓人體會DM介紹中所云由情至到情盡的連串過程,但下本中對於淳于棼的醒悟部分交代的就較清楚,可能這是導演希望的重點所在吧。
  上網查了一下,《南柯夢》全本應有四十折,而在這次演出中則濃縮為十五折,或許是因此而影響到說故事的細膩程度吧。如果要看"真正"的全本戲,要連看一周阿,有點可怕。
  

3.
  《南柯夢》為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所著臨川四夢之一,若和《牡丹亭》相比,則南劇算是非常寫實之作,而且也是一個可以超越時間的作品吧,這樣的故事即使發生在現代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畢竟在夢中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

4.
  最後想說,連續看兩天戲蠻累的,第一天碰上被包背帶斷掉,第二天忘記帶悠遊卡,也算是一波三折哩。
  
  然後.....我必須說《南柯夢》是目前我看過最露骨的傳統戲耶,戲中性暗示表現的超明顯的,我以為傳統戲都是很含蓄保守的,有點大開眼界,不知道是不是導演的安排就是了!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就知道囉。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私家偵探

More about 私家偵探




  一本充滿台灣味的好萊屋風格黑色幽默推理偵探小說,是我看完後最直接的感覺。要用幾個字來形容這本書的話大概就是"哈哈哈哈哈哈"了吧,很少有書可以一邊看一邊讓人狂笑不只的,真不愧是紀蔚然老師的作品。

  除了好笑之外,紀老師也愛將時事寫入小說中,舉凡台灣人民心態、惡劣的媒體,官僚體制的淪喪等等,戲劇藝文圈的墮落等,都成為諷諭的對象;在我看來,這本小說也帶有某種自傳色彩在,小說中的主角吳晟無異就是紀蔚然老師的化身,拋家棄業,潛入社會邊緣和底層,在當私家偵探中為我們揭露出社會上許多荒謬之事,批判社會並反思自我的價值。


  不過在讀這本小說時需要先花一點時間去適應紀老師的文字風格和簡潔有力節奏,才會比較進入劇情的狀況就是了。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春眠




  時間:2012/10/06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最近看完戲都想好好寫些紀錄,但文筆實在頗差,書寫心得文窒礙難行,沒法段落分明的去描述感覺,所以就暫時倒退一萬步,從小學生列點整理法開始寫起哩。

1.
  看戲看久了,加上文學三戲需要製作演出的壓力, 開始會花心思多注意劇情外的小細節,譬如說觀眾進場時的場地配置,是否有背景音樂、劇場的道具擺設和光源、戲劇如何開場、轉換,以及音效的使用上等等之類的。 

  仔細看下來覺得蠻累的,但發現每一齣戲都是有非常細膩的規劃和分工之下才能完成,平常總只注意演員表現,卻忽略很多其他也值得一看的內容,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2.
  戲的內容就不談了,《春眠》給我最大的衝擊是了解鋪陳的重要。看似沒有太大起伏的劇情鋪陳,是為了最後30秒的真摯情感併發。

  整齣戲行進中我沒有太感動,但結尾前看似單純的對話卻讓我鼻頭好酸;原來要真正感動人不需要狗血情節,配上濫情音樂,只要細膩的鋪陳劇情,反覆的運用語言和象徵堆疊情感,在重要時刻將其釋放,就能造成無比的張力。

3.

  進入劇場,椅子上的節目單夾了本失智老人刊物,我想大家會猜到《春眠》的內容是什麼了,這正是齣以失智症為主題的演出,很特別。看完後,真心覺得失智症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了吧,畢竟有什麼能比會讓你忘掉一切更使人恐懼和傷害旁人的呢?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人間條件五



時間:9/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誰說中年男子不能離家出走?

  第一次看人間系列,又剛好是在中秋節,備感溫馨。人間條件五是齣鎔雑了笑點和感性的質樸戲劇,一如吳念真導演的寫作風格,飽含了對人性人情的細微觀察和屬於台灣的在地情感和聲音,也不乏對社會提出諷刺的針砭。

  人五的副標是,"男性本是漂泊的心",主要描寫由羅北安所飾演已屆退休年齡的公務員中高年男子為主軸,在退休前發現自己一生似乎過的渾噩,沒有意義和自由,因此突然想要離開他的家庭,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並在過程中遭遇的其他中年男子間交流的故事。


自由的背後,會不會只剩下孤獨

  老實說我認為這是齣充滿人性光輝的劇作阿,雖然吳念真導演戲後有提到這齣戲主要的客群是像他一樣的中年男子,或是結婚五年以上的夫妻,但我還是從中學到看到很多吳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涵。

  我想這齣戲是對台灣現代中年夫妻家庭和愛情價值觀的一種眾生相吧,展現出不同社會階層的中年男子和其家庭(妻子)間的問題。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劇中的一句話,"追求自由到最後,會不會發現剩下的只有孤獨",或許這句話最能道盡了那些漂泊中年男子的心境了吧。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美麗灣不美麗




     車行向北,跨越滿布礫石的卑南溪出海口,迎面而來的是暖濕中帶點鹹味的空氣。在這條路上的色彩很單純,右手邊是一片廣大深邃,由天空和海水組成的藍;左手邊則是鬱鬱蒼蒼的綠。進到那狹長的岸邊土地,直行20公里,杉原灣,漸漸映入眼簾。






美麗灣飯店外觀


  但偌大海景旅店,有個夢幻名字美麗灣,悄悄地佔據杉原的海岸,但美麗灣不美麗,它帶來了廢土,汙水,讓珊瑚臉色都白了,曾經開放的沙灘,也成了財團的私地。

"山也要BOT,海也要BOT"

年少的我逐漸體會,原來這不單純是句電影台詞,是醜陋充滿銅臭的現實。有時候不禁納悶,未來某天,島民是否終會失去親近美麗景色的機會呢?


            矛盾的宣傳標語
 

  其實我並非反對東部開發,但總是要合理合法吧,最近看到花東的許多大型開發計畫真讓我背脊發寒。沒看到有建設性的長遠規劃,只看見政府好像很恨這塊土地似的,想把一片片良好的耕地,美麗的海灘和風景地區賣給財團。哪天台灣會不會像遊戲大富翁一樣,走到哪裡都要被收費呢?台灣說不定還沒被中國打下來,政府就先把土地賣光了,島民雖然雙腳踏在台灣土地上,卻已不是主人。

  對我來說,這條路上的景色和人事早已在我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痕,所以我無法忍受不合理的開發和圖利財團破壞環境的發展。最近美麗灣的抗爭有了重大進展,飯店業者被判決環評敗訴,但我相信業者肯定不會死心,抗爭還需要繼續下去的,因此,我要說的是,


愛護環境,你我可以一起反美麗灣!





更多美麗灣或東部議題:

東海岸事件簿:http://ppt.cc/F1GQ

美麗灣懶人包:http://puppydad.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13.html


更多照片: (照片為9月初拍的)


          有美麗灣飯店的海灘是黑白的






從上面兩張照片可以看出颱風過後,海灘上有許多漂流木的蹤跡,代表浪是可以打進美麗灣飯店的。代表這片沙灘本來就是海岸潮水的一部分,把飯店蓋在這樣的地方,真的好嗎?




最重要的是,海灘已經是財團的了,雖然字面上寫"大家的",但只要業者一聲令下,這裡也會變成像墾丁X都飯店一樣的私人海灘了吧。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百年孤寂 

More about 百年孤寂




  花了一點時間才看完馬奎斯的知名著作《百年孤寂》,內容有點超過我的感想所能抒發的境界了,但總言之是讓我很喜歡的一本名著。

  馬奎斯利用魔幻寫實的筆法融合現實和想像,創造出這本同時滿足虛構和非虛構的寫實小說;且這樣的寫作手法不會很文鄒鄒或僵化,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也是讓我喜歡的原因之一

  書中簡介馬奎斯寫作不只是單純為創作,而是希望為底層人民發聲;我很欣賞這樣的理念和態度,因為總覺得現下社會上已經出現過多浮濫或假文藝式的虛偽作品。文字真的很有力量,不應該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應該要真的和社會有所連結才是吧!

椅子



時間: 8/3  19:30
地點:城市舞台


  近期比較密集看戲以來,其實很少看外國劇團的戲(可能原本會有外國劇團來台表演的次數就較少),主要還是怕會踩到地雷吧,以前看外國戲劇總是容易看不懂。而會買這齣戲是受到朋友推薦說劇本很棒,心癢之下就買來看了。  
  在看得當下我並沒有非常的了解內容,但看完再仔細回想後確實令人有蠻深的感動和感觸的。

  
一場幻想的告別式

  郭亮廷老師在節目單中形容這齣戲是一場"幻想的告別式",我覺得這樣的形容完全點出了戲劇內容的表現。戲劇演出一對年事已高,孤單的老夫妻想在自殺前舉辦一場派對,邀請生命中的好友或權貴能來參加,並邀請一位演說家來歌頌這對夫妻的生命。
  隨著派對時間接近,客人陸續前來,老夫妻把椅子一張張搬上舞台(實際上並沒有賓客真的出現在台上);在過程中可以看見夫妻兩人對著各個不同賓客的應對方式和心情。
  最後演說家終於到了,在觀眾屏息期待中,卻唸出了一段無人能聽懂的語言作為結束。


只有自己能為自我的生命發聲

  看完這齣戲後,不斷讓我想起年初外公的告別式。外公養育了許多的子女,然而晚年卻沒有享受到兒孫成群陪伴,卻是過的孤單,走的也孤單。 

  家裡花大錢舉辦了非常體面的傳統道教儀式,希望讓外公能走的體面;在告別式中會有一位司儀,在親友前來上香祝禱時,會不斷地在旁複送外公的生平和其一生的事蹟。老實說我覺得很諷刺啊,人生的痕跡到了最後竟也成了如經文般不斷重複的詞句,外人聽起來是非常無感也無法理解的,就像劇末的演說家所表現的一樣。

  所以我只是深深的覺得,只有自己能為自我的生命發聲,如果不自己努力去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而不是總希望靠別人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吧。






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回想,要說,《椅子》確實可以列入我今年看過的好戲之一。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公視Peopo公民新聞暑期實習營


   一個月的辛苦有了代價,終於拿到結業證書了(淚)

   身為一個理工科研究生,八月份偷跑出來參加公民記者營也是很正常的! 從第一周上課,到後面三周實際拍攝,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交完新聞後有種重擔放下,但卻又混雜著淡淡的落寞空虛感。
  
  一個月來的課程受益良多;實地拍攝下也很辛苦,但確實也從做中學,有很多不同的體悟,以下是一些小小的心得。


1.新聞不好做,好的新聞更是難得。在公視內看到聽到許多關於新聞業界的分享,深深覺得新聞業非常辛苦,需要有極大熱情才能作下去啊。 而當自己實際製作時,就會發現原來議題這麼難尋找,找到議題後還要做許多功課和探訪,才能完成一則新聞,這些對我來都是非常新的體驗。

2.我覺得這一趟營隊下來,最重要是讓我了解到參與的重要。以往常常只在網路或口頭上關心議題,感覺點個讚或分享就算盡了公民義務,但事實上這樣的行為是非常無用的。
應該要選擇幾個自己真正關心的面向,能夠實際站出來支持,付出行動來為議題發聲,這樣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而不只是個網路憤青。

3.最後覺得術業有專攻,在這個月內看到很多厲害的新聞工作者和很會做報導的同學;我想我們這些參加營隊者心中都有一些浪漫,一些激情,懷有個能改變世界的夢吧。但沒有能力,談何改變?這次自己的報導多事偏向社會議題,身為一個單純的學生,平凡的百姓,能做的真的不多,往往都是聽完事件故事後憤慨不已,但也只能把苦痛往肚裡吞。
或許我們都應該給自己一個更大的期許,期許自己能努力向上,未來能在各個領域上成為個富有公民意識的專家或很有影響力的人,然後能夠勇敢站出來,為議題發聲! 大人物的一句話,勝過小蝦米千千萬萬言是吧。




  講那麼多,就....真的該認真念書,努力向上囉!有能力才能改變更多,是吧。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金龍



時間:  8/2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劇場 

  台南人劇團的戲不知不覺中已成為我必看的演出了,然而好像只要是外國的劇本或由導演的戲劇內容似乎就會讓我比較難融入和接受一點。《金龍》利用五位演員輪轉演繹十幾位角色,以德國一家中式/泰式/越南料理餐廳廚房中的外籍移工為核心,串接起餐廳食客和餐廳周遭人事的故事;。

  戲雖然讓我看不太懂,但題材很特別,撇開了一般戲劇中慣見的小情小愛主題,來講述外籍移工所遭受到的種種境遇,第一次看到在戲劇中也可以用來表達如此深沉的社會文化議題讓人印象深刻。

  台南人最近的戲劇表現手法好像都喜歡走拉扯觀者情緒和理智線到極致的路線,戲中總是有許多的尖叫、哭喊甚至強烈的道具碰撞發生,在看《海鷗》時經過三個小時的歷練,這次就比較習慣了。

  看完這齣戲後也讓我學到,以後要看外國劇團或劇本的演出時一定要先做功課,不然很容易就會看不懂而放空阿!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雲門舞集戶外公演-如果沒有你



1.看戶外公演一定要記得帶"雨衣"!傍晚騎車到桃園看遠方天空黑一片,表演到一半果然下起一陣短暫大雨,觀眾兵荒馬亂四散之際,慶幸地披上雨衣,也讓我這有點晚到的觀眾還可以順便朝好位置前進。

2.關於演出,《如果沒有你》使用了18首流行音樂,為各首曲子編入舞蹈。對我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觀看有一整個連貫性的舞蹈演出吧,感覺《如果沒有你》就有點離散的感覺;但也因為舞蹈配上流行音樂,就沒有那麼難懂。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非是配上縱貫線-握手這如此搖滾的ending舞蹈。強力的搖滾樂節奏配上全體舞者整齊劃一的肢體動作,有種說不出的震撼,讓人驚訝原來搖滾樂配上現代舞可以如此和諧不唐突。

3.不同於兩廳院廣場,桃園展演廳附近的是熱鬧的市集,表演當天還有許多攤販在舞台周邊賣吃的和玩具,表演中途還可以聽到垃圾車從後方道路開過的音樂,這種各種元素雜陳的感覺很台灣,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在附近廟口看歌仔戲或布袋戲的感覺。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戴洛維夫人

More about 戴洛維夫人


  花了一些時間才看完它,會知道《戴洛維夫人》這本書是因為在《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有介紹並推薦閱讀,所以才會借來看。

  看完後,覺得這是本體裁很不一樣的小說,維吉尼亞利用意識流寫法,如編者所描述,意識流是"利用一一記錄心靈意識的片段,來呈現人生的寫作手法"。本書從頭到尾不分章節,由戴洛維夫人想要舉辦一場晚宴,當日早晨出門買花寫起,一路描述她的心思片段和在不同角腳色的心境中轉換,直至當日晚宴為止。
  
  說句實話,看完書後有嘆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本書不分章節,而且內容總在描寫不同角色的心思和內心狀態的遷移,略有絮叨感,會有點讓人難進入狀況,且看久了真的會覺得有點煩躁。

  隨然談不上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本書也帶給我一個很不一樣的閱讀經驗,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作,可以如此細膩的描寫人類思緒中細膩的吉光片羽。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百年戲樓


今年一場又一場戲看下來,發現好看的都是傳統戲呀,從年初的新編崑曲《梁祝》,台灣國際藝術節《艷后和她的小丑們》、《亂紅》,再到《百年戲樓》,皆讓我印象深刻。《百年戲樓》戲如其名,藉由三代伶人,來講敘京劇從民初近百年來的轉變。

人生中的不圓滿,在戲中求得圓滿

看完戲後,一則以喜,喜的是自己再看這齣戲時,竟已能有所連結,隨著劇情的推展讓我不斷想到去年《京戲啟示錄》的故事和電影《霸王別姬》中的情節,因為這齣戲實在是太像它們的疊加了;而一則以憂,憂的是自從有這樣的連結後似乎就有點難找到新的驚喜和感動。

戲中有一句話說:人生中的不圓滿,在戲中求得圓滿。我真正體會這句話,不是在看戲當下,而是在看完戲回學校,陪同學再看一次電影《霸王別姬》時。或許人總是沒辦法抵擋時代的洪流,沒辦法參透複雜的人性和瞬變的情感,無法抵抗命運或不幸的降臨。正因現實是如此的不圓滿,所以只能透過在舞台上精湛的演出,傳誦那千古恆常不變的情愛義氣故事,來填補真實世界的裂痕,在唱戲過程達到一種生命的圓滿。  




  寫到這裡後,感覺不是再寫《百年戲樓》,到像是在寫《霸王別姬》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想把它們擺在一起比較,雖然很不公平,但我必須說透過這齣戲,讓我確認《霸王別姬》在我心中的占據了無比重要的經典地位罷。




  最後也恭喜《百年戲樓》入選今年的台新藝術獎囉:) 。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終於嚐到真滋味

More about 終於嚐到真滋味

  第一次看食記類的書籍,以往我不是非常注重飲食的美,但本書中通本異國美食珍饈,從米其林頂級餐廳到平價小館,看的我是食欲大開,好想衝出國去品嘗那些美好的佳餚呀!
  不過話說回來看完書後發現我沒有很喜歡這樣的書籍,或許是因為有點太美好了,距離現實有點遙遠,反而有種虛幻的感覺。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的一個很大的缺點是食物的照片拍攝的不是非常好,大多數的照片都有"景深過淺"的問題,導致食物前半是清楚的,後半就有點朦朧了。淺景深的拍攝用在人像上很適合,但是拍食物好像就有點奇怪(還是這本來就是作者理想處理手法呢)。所以覺得假如照片能夠拍攝的更好,我想這本書中介紹的佳餚會更加吸引人吧。
  看完各國美食的介紹後,發現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日本的飲食內容。很喜愛日本居酒屋或暗藏在巷弄中的小飯館,如此低調,如此貼近人民生活;而食材走極簡風格的食物烹煮方式,加上食材天然新鮮,烹煮簡單,反而更能呈現出食物內在的華美和精髓。如果要我計劃一趟美食之旅,日本肯定是首選吧。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More about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看了三個月,終於把這本書給看完了。很棒的一本書,確實需要也值得慢慢看,去吸收作者在書中希望教導給讀者如何閱讀文學作品的技巧。
看完本書後,我的代閱書單瞬間增加了好多,很想好好閱讀作者所推薦的眾多作品。雖然作者在書中有提到對於文本隱藏內涵的了解需要有細膩的觀察和適度的聯想,而不是天馬行空的猜測,但我覺得看完本書後我似乎有了點草木皆兵的感覺,看到文學作品中某些描述語氣,場景或者事物往往都讓我產生超多聯想和推斷,不知道這樣到底是正常還是不好呢?

  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如果這樣的課程也能開在學校或者有教你讀懂東方文學的書籍就更美好了。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七里香


  《七里香》是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開幕藝術節的第二檔表演,為肢體音符舞團去年所創作之舞蹈混合戲劇演出的作品。我看過的舞蹈作品不多,也不是很了解舞蹈的語言,踏進劇場前總有許多臆測,深怕會不會又陷入看不懂的情況,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也帶給我不少的驚喜。


舞蹈混搭戲劇,拉近和觀眾距離


  一直以來,總覺得現代舞的肢體語彙和情緒表達很高深,往往看一場舞蹈表演看著看著就出神了,無法了解舞蹈中想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雖然大四時在學校上了雲門駐校的舞蹈課,讓我對現代舞的認知增加不少,但對於看舞多少都還是抱持著少許的猶豫心態。
  看完演出後,我自己的感覺是這真的是個非常不一樣的舞蹈演出,和之前看過的雲門舞蹈作品差很多,而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是將戲劇表演成分加入舞蹈演出中。誠如表演後的座談所敘,編舞者在創作這齣舞作時,就考慮到舞蹈總是有很多人看不懂,因此希望在舞蹈中能加入戲劇的呈現,讓觀眾能更直接的了解到內容,簡少放空和困惑的狀態,我覺得這樣的混搭很成功,也更貼近剛開始接觸舞蹈表演的觀眾心情。


肢體表達更勝影像和言詞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最多的媒材莫過於是影像、聲音和文字,我覺得,有些事物是適合用影像來表達,如美好的風景,人文活動的呈現等;而有些則適合使用文字,如一封家書或者一首情詩。但看完這場表演後,我覺得有些情感,有些事物使用肢體表達更勝影像和文字。
  編舞者在座談中說道這齣舞作的創作發想是來自於逛夜市的經驗,因為夜市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在地景點和特殊文化,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和台灣味。而在夜市中除了有種種美食之外,也有許多故事在其中發生,如鬼鬼祟祟的扒手,躲警察的攤販,吵架的夫妻等,真假乞丐等;進入小小夜市彷彿踏入人生大千世界之中。透過舞蹈來表現出上述種種場景更是令人別開眼界。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舞蹈片段是表現扒手、攤販躲警察和逛服飾攤的客人互相爭衣服的片段,我覺得這幾片段都是非常屬於"動態"的行為,透過舞的方式來表達遠勝過其他的表現手法。就舉攤販躲警察的片段來說,之前我在敦南誠品前親眼看過一次地攤商人俐落的躲警察表現,就如同舞蹈表演中呈現的一般,攤販各出奇招躲避查緝,但警察一離開後馬上又開始擺攤。如此細膩和充滿豐富動作表情也唯有透過舞蹈才能呈現吧:)。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母親節

  母親節,一個如此重大的日子,但也是個如此平淡的日子,對我。四年了,大學讀到研究所,好像沒有一次母親節回過家,心中總有千百個理由,要讀書、趕作業、有活動,如果有人問起,或許還可以說,因為我們家好像不習慣過父母親節之類的日子,所以不用特別回去之類的。


  前天打電話回去和老媽說聲母親節快樂,電話中母親笑得開心,一陣閒聊後,


媽說:最近她搭火車我都會被路人讓位耶,語氣中透露出些許感嘆無奈。


我想了想媽有染頭髮,應該看起來不會太老才是,於是回她:媽,一定是妳看起來沒有活力,所以才會被人家當作年紀大了讓位啦。 


媽:也是,那這樣你以後也要多提醒和稱讚你媽,這樣才不會老那麼快阿。 


我:呵呵呵,好啦好啦




  還記得小學時後每逢母親節,學校總會有做卡片的活動,但小學之後我也沒再給過父母親一張卡片了,今年我寄了張卡片回家,是敦煌書局買的,很沒誠意對吧?我也這覺得。原本我想找張家庭合照做成卡片送給母親,但翻了翻電腦卻發現根本沒什麼照片。


  時常在想,我總是把人道主義,關懷他人和社會弱勢,志工服務精神掛嘴邊,可是矛盾的是我好像不懂如何和自己親人相處和關懷自己的親人,想想真的是很諷刺。


  好啦,我想說的只是,明年母親節要回家,早一點回去也可以,一定要。

海邊的房間

More about 海邊的房間

     去年環島途中認識許多朋友,在最近的聚會中,一位身為編輯的朋友推薦我這本書,說這是他看過印象分常深刻的小說!所以回學校後就趕緊借來看。只能說一看成書迷,黃麗群,這個名字我記住了,我會持續期待您的創作。

  這是本作者集結近年來書寫創作小說的合集,看了一下作者簡介,發現她只大我十歲,而早在大學時期就已有許多很棒的小說,實在是忘塵莫及。

  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是作者對於情節故事的安排,總能找到特別的人事物做為切入,如《卜算子》中的算命師和其愛滋兒、《海邊的房間》中的中醫和養女,不禁讓人訝異為何一個年輕的心靈能有如此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洞察人情。而在文字功力方面,黃麗群更是精湛,敘事節奏非常強烈,文字洗練凝聚,無法增減一字。

  但我想最特別的是黃麗群的小說總能給人驚喜(或者要說震撼也是可以)。結局,往往帶有很大的衝擊力道,讓讀者在閱讀中對於結局的猜測徹底崩解,只能淡淡一笑說道:天阿,竟然是這樣。

  所以就推薦這本書給大家看囉。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Cynical

每日一單字:


cynical  adj   憤世忌俗的,犬儒主義德


cynicism  n 犬儒主義


  犬儒主義,本意是指人應當摒棄一切世俗的事物,包括宗教、禮節、慣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習俗等一切世俗,提倡對道德的無限追求,同時過著極簡單而非物質的生活。當代多拿來形容一種憤世忌俗的態度


  看到這個字還蠻有感覺的,因為最近憤世忌俗的情緒似有高張之勢,可能無形中也成為了個犬儒主義者了吧。嘆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Passer



每次經過中壢國小,總會回想起之前在這裡擔任課輔老師的時光。不曉得班上那幾個小鬼這一年內功課有沒有進步,倔將頑皮的個性是否依舊?


  突然很懷念,那個聽話善良,喜歡撒嬌和幫助同學的小女孩;也懷念,那個總愛和我唱反調,不寫作業,活潑好動的小男孩。還有,下課時,總要我當鬼,追著一群嘻笑叫鬧的孩子在操場和遊樂器材間奔馳的遊戲 。


  希望,你們這群可愛的孩子一切都好。


 

這些人,那些事

                                        More about 這些人,那些事

  第一次看吳念真的書,不知道是受到廣告還是太多刻板印象的影響,在閱讀每一段字句時總會是下意識地想用台語去唸耶,可能在我的印象中,吳念真就是個非常草根,總是講著一口俐落親切台語的人。而且令我驚訝的是,《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的劇本也都是吳念真寫的,只能說他真的是個非常有才的人呀。


  看完書後深深覺得,就是吳念真先生的人生經驗實在是太豐富多元了,有些甚至有點近乎離奇了。雖然不知道書中的每一篇故事是否都是真實的,但假如沒有多樣的人生閱歷,和不斷的反芻人情事理,應該也無法寫出那麼多細膩感人的故事來吧!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倒下的高樓,關於士林王家


  昨天去了一趟士林王家,看到那層是溫馨家園的土地上現在滿是殘磚破瓦,和鐵皮圍籬,讓人感觸良深。

  我想一個國家給予人民的應該是能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幸福和踏實信任感吧,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卻是在莫名之下,國家機器加上商業利益成了無情暴力的怪手,鏟倒了王家安身立命樓房和一棟棟阻擋都更的建築。

我不敢說我非常了解王家都更事件的全盤,而相較於站在第一線的反抗者,我更像個過客,我能做的就是將消息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這和關心這件事。如果每個人對於社會上的不公不義總是冷眼旁觀,或是默默忍受,那一天會不會也害到了自己呢?

  去完王家後覺得參予社會運動真的要有非常理性的思維,才能從各個角度去思考議題並不被情緒所沖昏頭,讓整體行動變得理盲又濫情耶,離開前我再王家的支持者簽署書上簽名了,對我這也算是某種宣言吧,希望我以後能夠更加關心社會議題。
  
  




我想最後就以農村武裝青年的,囝仔你甘知,
這首歌來做為結束吧。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艷后和她的小丑們


 《艷后和她的小丑們》是今年我看的第二齣台灣國際藝術節的戲,另外一齣看的是Peter Brook的《魔笛》。每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似乎都會有一齣東西合璧式的演出結目;看過去兩年對於這類節目的評論好像都不是非常好,但今年衝著紀蔚然和魏海敏的名氣,還是決定買下票,抱持著忐忑不安的心踏進國家戲劇院。


  看完之後,只能說《艷后和她的小丑們》給我太多的驚喜、歡笑和感動,比我預期中的還要好看很多。這是一齣音樂磅礡優美,演員眾多,服裝佈景華麗的大戲,而使用東方京劇角度詮釋埃及豔后故事一點也不違和。加上魏海敏的美妙唱腔,和紀蔚然的幽默編劇風格,讓接近三個小時的演出笑聲不斷,但也充滿感動,而結尾是我最近看過的戲中最好也最充滿寓意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我會把這齣戲和《暗戀桃花源》把在同樣的地位上吧。

  我沒有看過莎士比亞的原著,但我覺得導演在這齣戲中塑造的埃及艷后形象很特別,去表現出埃及豔后在面對真愛(安東尼)時的女人天性表現和面對國家大事的掙扎,而少了王后高高在上的神性之感。特別是在戲一開始時,艷后的獨自鳴唱更道盡面對情感和國家的種種掙扎。

  在莎士比亞原著中占卜者占有很重要的戲份,劇中說道這齣戲時似乎是想要強調命運的無常,唯有命運才能解釋促使埃及艷后和安東尼陷入這樣難解的愛戀和悲劇的原因。但作者在這齣戲中卻將占卜者(算命者)的角色戲份大多刪除,直到戲末才讓他出現,並坐在舞台上,望著舞台上的埃及艷后飲下毒酒前生命中最後的歌唱。這樣的安排在我看來似乎是一種對於命運靜默的抗議和反叛,藉由占卜者的凝視艷后,或者說是凝視命運,似乎也賦予了對埃及艷后生命的一種讚揚和新生。埃及豔后最後的歌唱詞如下,我覺得寫的超好,非常符合戲中想表達的艷后意象,那樣一位敢愛敢恨,遊戲人間的美艷女王。


非命,非運,我一手促成。
是對,是錯,隨他人去說。

任情任性,遊戲人生,
到頭來反被人生遊戲。

福份不幸本應相稱 
福份有多大,不幸也該有多大。

之於家國未曾有誤,
之於愛情未曾踟躕,
今生已足。


後記:

1.戲後座談會人好多,主要演員都穿著戲服出來面對觀眾;而且魏海敏超親民的,很熱情的回答好多問題。

2.中場休息的時候在路上聽的一位老伯伯一直念念有詞,他說這齣戲的唱腔還可以,但是音樂根本亂搞,身段也亂搞....@%*#@。看來非傳統京劇表現手法對於老一輩的人可能還是比較不能接受吧。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大藝術家



  實一直以來,我對於奧斯卡入圍影片都沒有太多意見和興趣,但是今年有幾部影片讓我有些心動,其中又以《大藝術家》最讓我期待。天一早衝到高雄買大藝術家電影票,原本還很擔心會爆滿,踏進撥映廳才知道自己白擔心了,偌大的廳中只有熙攘的十幾個人,還蠻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大藝術家》最後也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在我看來確實是實至名歸阿。


  
劇情大綱

  George Valentin 是1920年代的默片巨星,名利雙收好不風光,而Peppy Miller 則是一個嚮往演藝生涯的平凡女子,在一場電影播映會後的記者訪問中,George巧遇了Peppy,兩人間的故事由此開始;在Peppy努力下使她進入電影公司當個小演員,又在拍片之中巧遇了George而擦出了兩人間的情感花火。
  然而好景不常,有聲電影崛起,默片漸被世人遺棄, George的事業開始走下坡,但反觀Peppy則日益成名。但她卻沒有忘本,一直不斷偷偷的幫助和關心生活困頓和滿心憤恨的George,甚至願意和他一起合作演戲。然而高傲的George確不願意接受Peppy的幫助,認為自己已然被時代淘汰,便回到故居想結束自己生命,在千鈞一髮之際,Peppy即時趕到阻止了悲劇發生,並向George說"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改變這一切"......

另類的電影文藝復興


  許多的評論家都認為《大藝術家》是在對默片和好萊烏電影工業致敬,但在我看來呢,這樣的一個拍片手法是一種另類的電影復興動作,誠如文學大師白先勇對其所編之青春版牡丹亭的描述"把舊的經典,加上當代的技術,就是一種全新的再創造",而《大藝術家》在我看來正是在做這樣的事情,重新喚起影像的力量。


  在當今這個影像爆炸的年代,有著各式各樣的噱頭來吸引觀眾,然而《大藝術家》一反當今流行風潮,沒有3D噱頭,沒有誇張特效,更沒有震耳欲聾的音響和狗血劇情,帶領我們回到那個純粹的"影像敘事"之中。沒了使人分神的色彩和音效,反而更能讓人專注於眼前的影像和劇情之中。我深深覺得看完《大藝術家》後並不會如同看其他許多的電影,只徒留下官能上的刺激,反而更絲絲入扣,能夠激起內心許多的美好和滿足。


 


細膩的影像語言


  因為《大藝術家》沒有音效和色彩,所以影像上需要更細膩的表現來傳達訊息,包含演員的表情和畫面取景的安排在我看來都覺得很棒;許多畫面非常有美感,而在畫面之中也往往隱含許多的象徵和意義。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如上方照片中Peppy將手穿入George西裝中的一段獨角戲、George在夢中發現萬物皆有聲響,卻只有自己無法出聲的橋段....等(預告片中有超多),實在難以簡單言盡。


  《大藝術家》在我看來也是一部成功結合藝術和商業的電影,沒有院線片的匠氣和藝術片的苦悶(文青),有歡笑有淚水的內容適合任何人欣賞,也值得一再細細品味,如果有機會我會再去多看個幾次吧!假如最近想看電影,卻不知道要看些什麼,那麼,請看《大藝術家》吧。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戰馬

       


    




  奧斯卡入圍影片近期要開始要在戲院上映了。談到這次的入圍影片,其中讓我較感興趣的影片是姐妹、鐵娘子和大藝術家這三部,特別是大藝術家讓我分長期待,一定會進電影院去觀賞。昨天中午無聊打開視頻軟體想說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的影片,很驚訝的發現有好幾部入圍的影片已經出現在新片區了!!只能說視頻軟體盜版更新的速度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就先挑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戰馬》來看囉。


  對於這部影片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導演的視角(或者說是觀看和說故事的方式吧),用了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來描述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以往拍戰爭片,我看過的影片都是把人做為主角,去呈現出"人"在經歷戰亂的顛沛流離或各種苦難折磨的事蹟;但在《戰馬》中導演以馬做為核心,去描述在"馬"身上所遭遇到的戰爭情景;同樣的戰爭故事使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後,似乎對這有點老梗和千篇一律的戰爭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是呀,誰說只有人能說戰爭的故事呢,說不定動物也有很多話想表達呀!!


  再來談談缺點,不曉得為什麼,《戰馬》有點"脫焦"感,感覺劇情不是非常的凝聚,也有點缺乏張力就是了。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還是瑕不掩瑜的,光是體驗到不同的故事視角就讓我非常驚豔了。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濃霧 in NCU






  中央大學是個容易起霧的地方,每到冬季和春季,總會被一層厚厚的濃霧所遮掩,特別是在鋒面來前一天。所以看到霧一方面覺得很美,但也代表著天氣要變冷了。


  被霧所散射的光線有種說不出的朦朧美,原本小小的一個燈泡光源向外瀰漫,點亮原本應該漆黑的空間;有人說這樣的場景很有希區考克經典驚悚片的感覺,但對我來說確是一幅印象深刻的中央大學風景畫。


             百花川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murmuring


我發現,原來感性的人會多想很多很多。
就如我跟你傳簡訊,你會偶爾回我,然後乾脆不回,漸行漸遠。

我們都明白,彼此都不會是最後誰的誰。
我以為我在你身邊多待幾秒,你會多想我一點。

我以為我拼命地和你說話,你會感覺到我多愛你。
我以為我做的,你會明白。

但是,我錯了……




轉錄自facebook社群-你太愛一個人的時候,他就不會很愛你了


只是覺得很符合自己的心情而已 :(

梁山伯與祝英台





          2012年看的第一場戲就獻給經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話說在家裡就很懶的打文章,放完圖片就想收手了怎麼會這樣。


  在去年底對我來說算是有一段與傳統戲劇的不解之緣吧,從電影〈霸王別姬〉開始到戲劇〈李爾在此〉和〈京戲啟示錄〉;以及校內演出的蝴蝶夢至白先勇老師的新編青春版牡丹亭崑曲演講,都和中國傳統戲曲有關,也讓原本甚少接觸中國傳統戲曲的我燃起了很大的興趣。


  仔細回想起來,高三國文課時老師放了〈青春版牡丹亭〉中遊園的片段當作教材,在昏暗的視聽教室中第一次聽到崑曲演員婉轉悅耳的唱腔,和杜麗娘舉手投足和眼光流轉間的美麗優雅身段,讓我覺得非常的驚艷;而崑曲,這個聽起來優雅和似乎有點抽象不可及的劇種,似乎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戲隱的種子,成為了我愛看戲的啟蒙。


  戲劇的種類很多,類型很多,所以也很容易不小心踩到地雷,但我覺得經典戲碼總不會讓人太失望,所以去年底一看到有崑曲梁祝的演出就很快的買了票。整部戲中讓我印相深刻的分別是十八相送,英台夢中和山伯完成婚禮以及最後的哭墳化蝶這三折。


  梁祝的開始是非常偶然的命運相遇,所謂千里有緣來相會,女伴男裝的祝英台要去書院求學,在路途中巧遇同窗梁山伯而決定攜此同行,並在草橋邊結拜為兄弟;在書院讀書的時光讓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然而樸拙的山伯卻未曾察覺英台對自己的愛慕和其女兒身分。學成返鄉之際,梁山伯送祝英台離開,途中祝英台不斷暗示梁山伯其愛慕之情,如在月老廟中拉梁山伯跪下拜堂等細膩的隱喻;最後在兩人分開之際,祝英台自願替梁山伯說媒,說其家中有一小妹尚待出嫁(其實就是指祝英台自己。)約定一段時間前來提親。


  梁山伯前來提親才發現原來與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祝英台竟是女兒身;欣喜之既決定速速回鄉準備嫁妝前來迎娶,誰知馬文才卻早了梁山伯一步前來迎娶,得知此事的梁山伯原想帶祝英台私奔,卻在途中遭到馬文才和英台的父母攔阻而被迫分離。梁山伯知道此段感情已無法挽回,成日為情傷神,鬱鬱寡歡終致發病而亡,祝英台得知此事亦傷心欲絕,在送嫁途中經過梁山伯之墓時臨墳弔唁,終而哭墳化蝶。


  先前在學校中有看過越劇梁祝十八相送的折子戲,私心覺得越劇演的比崑曲版的好一些,感覺比較細膩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互動更好一些,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夢中婚禮那一段吧,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死後傷心欲絕,在廳堂準備婚嫁時睡著了,卻夢見梁山伯前來與其成親,在夢中兩人互相幫彼此套上鮮紅的嫁衣,拉著長長的紅綵帶拜堂,也完成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兩人的愛情,即使在現世中無法廝守,心卻也能永遠緊緊繫在一起。


  看經典戲也給我一種超越時間之感,我相信在十年前一定有人被此戲深深感動,五十,一百或兩百年前也是如此吧,感覺透過一齣戲似乎就能串起了百千代人的思緒和情感,也能連結到千千萬萬被愛所觸動的心靈,或許這\也是另一種看戲的樂趣吧。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