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梁山伯與祝英台





          2012年看的第一場戲就獻給經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話說在家裡就很懶的打文章,放完圖片就想收手了怎麼會這樣。


  在去年底對我來說算是有一段與傳統戲劇的不解之緣吧,從電影〈霸王別姬〉開始到戲劇〈李爾在此〉和〈京戲啟示錄〉;以及校內演出的蝴蝶夢至白先勇老師的新編青春版牡丹亭崑曲演講,都和中國傳統戲曲有關,也讓原本甚少接觸中國傳統戲曲的我燃起了很大的興趣。


  仔細回想起來,高三國文課時老師放了〈青春版牡丹亭〉中遊園的片段當作教材,在昏暗的視聽教室中第一次聽到崑曲演員婉轉悅耳的唱腔,和杜麗娘舉手投足和眼光流轉間的美麗優雅身段,讓我覺得非常的驚艷;而崑曲,這個聽起來優雅和似乎有點抽象不可及的劇種,似乎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戲隱的種子,成為了我愛看戲的啟蒙。


  戲劇的種類很多,類型很多,所以也很容易不小心踩到地雷,但我覺得經典戲碼總不會讓人太失望,所以去年底一看到有崑曲梁祝的演出就很快的買了票。整部戲中讓我印相深刻的分別是十八相送,英台夢中和山伯完成婚禮以及最後的哭墳化蝶這三折。


  梁祝的開始是非常偶然的命運相遇,所謂千里有緣來相會,女伴男裝的祝英台要去書院求學,在路途中巧遇同窗梁山伯而決定攜此同行,並在草橋邊結拜為兄弟;在書院讀書的時光讓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然而樸拙的山伯卻未曾察覺英台對自己的愛慕和其女兒身分。學成返鄉之際,梁山伯送祝英台離開,途中祝英台不斷暗示梁山伯其愛慕之情,如在月老廟中拉梁山伯跪下拜堂等細膩的隱喻;最後在兩人分開之際,祝英台自願替梁山伯說媒,說其家中有一小妹尚待出嫁(其實就是指祝英台自己。)約定一段時間前來提親。


  梁山伯前來提親才發現原來與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祝英台竟是女兒身;欣喜之既決定速速回鄉準備嫁妝前來迎娶,誰知馬文才卻早了梁山伯一步前來迎娶,得知此事的梁山伯原想帶祝英台私奔,卻在途中遭到馬文才和英台的父母攔阻而被迫分離。梁山伯知道此段感情已無法挽回,成日為情傷神,鬱鬱寡歡終致發病而亡,祝英台得知此事亦傷心欲絕,在送嫁途中經過梁山伯之墓時臨墳弔唁,終而哭墳化蝶。


  先前在學校中有看過越劇梁祝十八相送的折子戲,私心覺得越劇演的比崑曲版的好一些,感覺比較細膩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互動更好一些,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夢中婚禮那一段吧,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死後傷心欲絕,在廳堂準備婚嫁時睡著了,卻夢見梁山伯前來與其成親,在夢中兩人互相幫彼此套上鮮紅的嫁衣,拉著長長的紅綵帶拜堂,也完成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兩人的愛情,即使在現世中無法廝守,心卻也能永遠緊緊繫在一起。


  看經典戲也給我一種超越時間之感,我相信在十年前一定有人被此戲深深感動,五十,一百或兩百年前也是如此吧,感覺透過一齣戲似乎就能串起了百千代人的思緒和情感,也能連結到千千萬萬被愛所觸動的心靈,或許這\也是另一種看戲的樂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