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研討會murmur

  前幾天去雲林參加了研究計畫的研討會,內容類似今年針對雲林地區空氣汙染問題研究的成果發表會。與會人有學者,環保署人員及邀請一些環團的人參與,因為有環團就有些"插曲"。
 
  在場環團的態度很積極,但也明顯對於研究內容和環保局的發言有很多不信任。老實說我尊敬環團也覺得他們投入很多心力在對抗政府和財團很辛苦。但對於環團在研討會的表現我個人是覺得很可惜,太多時刻都流於情緒化的攻擊,而沒有針對環境議題去做很多的攻防,有點浪費機會。
 
  很明顯環團希望聽到的是六輕對於雲林地區空汙有重大影響的結論,但這點在會議中確實沒有太多著墨,因此兩方在意見上就有比較大的落差存在。而令人納悶的是既然環團的核心問題在六輕,為什麼不對六輕或相關政策和在場學者及環保局人員做多一點提問以及攻防?很多發言反而都屬於跳針式的自我陳述或帶有情緒性的發言,完全沒有深入去追打議題的動作,使得討論的時間場面很僵,沒辦法有實質上的意見交換和討論,基本上就是一個雙輸的局面,令人覺得扼腕。
 
  另一個插曲是與會者有位醫師,我能想像身為一位住民和醫師對於空汙造成當地居民健康危害的擔心,醫師在發言時把全場的環境領域學者都批評了一頓,內容大概是環工的學者不夠努力,要檢討之類的XD,聽到這句話時我愣了一下然後笑了,我覺得醫師完全搞錯場面,在場學者我想都是希望能幫助解決環境問題才會在這,講出這話十分非理性且對情況無任何助益。環團所作所為不是都在反官僚,結果自己講出這麼官僚的話十分諷刺啦。
 
  好啦以上牢騷結束,接下來想講的是我贊同環團說學界應該要積極和勇敢一點這番話,從很多論述可以感覺到官界、學界,和民間在空汙看法上有很多的差異分歧,也需要更多的對話,學者行有餘力不該只待在科學的小閣樓中,環境議題總離不開人,應該要多出來參與政策和對話比較好。
 
  環保署在接下來104-109年要執行的清淨空氣計畫內容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環團的不滿主要來自於政府對於工業的汙染排放約束和管理政策非常空泛無實際作為(雲林縣的禁燒生煤提案也被駁回)。計畫中環保署把主要改善空氣品質的努力都投注在改善交通工具和比較零星的小排放源就是,對於這樣的措施能對空品有多少改善我也是打問號啦。
 
最後提一下今年12/26日台北有反空汙遊行,關注空氣汙染問題的朋友請多多參與吧!(附上臉書連結,也可以填聯署哦)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65245436880263/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




時間:2015/08/29
地點:實驗劇場

  感謝鈞安的推薦讓我看了這齣很舒壓的音樂劇,音樂很好聽,劇情也很平易近人,是很適合大眾觀賞的表演。故事內容呢是在講述劇場幕後crew們在劇場周會碰到的各種事情,也告訴了觀眾一些劇場內的職務分工和工作流程,還蠻喜歡這種透過劇場來描述劇場中人事物的觀點,對於有實際製作過的人肯定十分感同身受吧。

  
  戲劇演出是當下進行,很難預測下個時間會有什麼樣的問題,也因此讓劇場中的每一刻都是唯一獨特,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狀況發生,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反應也都不同,每次演出都好似獨立的生命體和全新的體驗,或許這也是戲劇迷人的地方吧。

  
P.S.說句實話,還是要進劇場當過crew才能體會箇中滋味,真的永遠都要尊敬辛苦的crew們。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拉歌



時間:7/12(日)
地點:雲門劇場


【走啊!走啊!走路阿我】

  週日於台北,下午雲門劇場看《拉歌》,晚上公館看五五身演出,也算是相當充實(累翻)的一天吧。
  看完《拉歌》後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內容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作品呢?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拉歌是個很自由率性的作品吧,一進劇場門看到舞者在台上跟著樂手唱歌,下一秒韋捷就出現在我身旁詢問是否需要帶位,被表演者帶位也是生平中第一次碰到。在表演內容上舞者由類似團康活動中切入,過程中融入大量的歌唱、獨白、留白片段,和以往常看那些經過細密編排,或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舞作不同,呈現出十分即興和自由的氣氛。老實說不太像在看一齣工整的舞作,反似走進村莊或部落裡去觀察舞者原始的生活狀態或自然的肢體律動耶。

  《拉歌》做為布拉瑞揚舞團回到台東的第一個作品,肯定對於回到家鄉有許多的感觸吧,因此作品中不斷論及"回家"這件事情。其實從自己角度來看,會比較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家的詮釋或妄想吧。在原民的作品中時常會談論到回家這個概念,但我總覺得這是一個十分普世的議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須要去面對,到底哪裡是自己的家呢?自己又希望家要成為什麼樣的光景?。

  某種程度來說,我是羨慕原民的,在他們心中永遠有個美麗的故土,和可以靜禱歸屬的祖靈;而不似諾大的現代都會中,雖人群壅擠,卻感受不到生命質量和情感溫度,在燈火闌珊夜晚,眾千人型影跡,猶如一縷城市遊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或許都會就是一個讓人如此嚮往,卻又萬分疏離的地域吧。

  看完演出後咀嚼了一陣子,發現對於舞作中一個片段印象很深刻,是一位舞者用母語不斷重複說著【走啊!走啊!走路阿我】,一邊舞動前進。忘記是在節目上,還是演出最後舞者有說到舞團回到台東的第一件事情除了整理環境,也需要一步一步踏訪周遭鄰居土地,重新認識環境。而編舞也是一樣,從零開始一步一點編織,堅持下去才能熬出作品,這樣的精神也在《拉歌》最後馬拉松式的接力舞蹈中體現無疑,每位舞者跟著前方舞者的動作,雖著歌聲音樂不斷舞動,直到用盡體力才不甘停止。很多事情都是這個道理吧,都必須一步一步慢慢累積出來,不管是一支舞作,一齣戲劇,一個樂團,還是千百種亟欲追尋的目標。

  文末只想醒自己,「走啊!走啊!走路阿我」,切莫停下了腳步,只因路途踉蹌。




p.s.1  五五身表演越來越厲害啦,十分得體(喂)。期待更多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