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京戲啟示錄




  11/20號桃園演藝廳,京戲啟示錄,座無虛席,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滿場的劇場表演了。知道這場戲是從華視新聞雜誌上看到李國修的專訪而挑起了我的興趣 ,就趕快去搶票了。




用一齣戲,圓一個遺憾


  京戲啟示錄也是戲中戲的架構,且感覺帶有幾分真實色彩,而不只是一個虛構出的故事。


  戲中李國修扮演風屏劇團團長修國,劇團正在排演一齣京戲班子梁家班的戲,而這個故事是來自於修國的父親和梁家班的故事。
  修國的父親是個專門製作戲鞋的鞋匠,在大陸時親眼看著梁家班的興衰,來到台灣後一直期待自己的兒子修國能夠去學京戲,那一天或許能夠穿上自己親手製作的戲鞋。然而修國不喜歡學系,百般和父親唱反調,直到自己年紀大了,父親不在了,才猛然回想起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和訴說關於梁家班的故事,梁家班這齣戲似乎就是對於父親的追憶和對其期望的一種補償。




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這句話是京戲啟示錄中一直強調的,其實我不太懂這句話和劇情有什麼關聯,但確實是句令人印向深刻的話。人總容易朝三暮四,不安於當下,不珍惜自己所擁有,卻不斷欽羨他人的美好,到頭來總免不一場空,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真的很不容易。
  
  總體來說我覺得京戲啟示錄還不錯,但沒有讓我很感動,有很多橋段很好笑是真的。這幾天聽聞李國修癌症復發,京戲啟示錄表演告一段落後將暫別戲劇界養病,希望李國修的病情能夠好起來,在未來還能繼續帶給戲迷更多戲劇演出。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More about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述說的不單單是旅行的點滴,而是一個心靈超脫和成長的故事。這本書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也某些層面改變了我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所以最後我買下了它。

  回想十一月時,心情非常的差,盪到了谷底,每天都被深沉的抑鬱所襲擊,被壞心情控制不能自己,當初預約借這本書,算了一下時間,應該要到十二月才會輪到我借閱,但就在我心情極差的時間它就找上我了。

  本書其實不是旅遊書,而是一本很棒的靈修書,大家可能都會被書的標題所誤導了,其實真正的重點在副標"108個愛與平衡的故事"上。書中描寫感情受創和迷失自我的吉兒伯特踏上追尋自我和愛旅程的故事。

  這是一本要慢慢看,慢慢思考的書,書中許多的描寫激起了我很多共鳴,改變了一些我對於感情的看法,對人對事的想法,也因為這本書的關係,幫助我脫離了心情的谷底,所以我一直很感謝這一本書,也很感謝,應該說神嗎?把這本書在關鍵時刻交到我手中。

  我覺得這本書比較適合感情受創,生活失去重心和迷網的人來看,肯定會很有感觸,平常來看的話說不定會覺得無聊也不一定,反正不該當旅遊書看就是囉。最後我想記下書中幾段讓我深有同感的文字。

"人生為何如此痛苦呢? 因為人是魔鬼,也是神。" 
"在絕望的愛中,我們總是捏造伴侶的角色性格,要求他們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在他們拒演我們一開始創造的角色時,我們便深受打擊。"
"上癮是每一個以迷戀為基礎的愛情故事所具有的特徵"




其實我也愛的過火,愛的上癮了吧,因此變得脆弱,變的恐懼而無法舉足向前了吧。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情感

感情這種東西,

不管是愛情也好,友情也好,

總是不斷讓人充滿期待渴望,卻又一次次的讓人受傷害。

覺得,把時間花在值得珍惜和重要的人事物上就好,

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不然,就只是無限的自我折磨罷了。


異鄉人X變形記

More about 異鄉人 More about 變形記

   最近看了兩本存在主義經典的書,卡謬的異鄉人和卡夫卡卡的變形記。老實說看完之後我對於存在主義還是一知半解,不曉得這些小說為什麼會被冠上存在主義的經典作之名就是了,只知道存在主義有句存在先於本質的哲理而已。看完這兩本書整體來說兩者都有一種強烈的荒謬感,以下就分別談談這兩本書吧。


異鄉人
  首先我會說我喜歡異鄉人這本書的,卡謬大叔實在是太帥氣了,是個菸不離手的灑脫文人。在導讀文章中提到卡謬認為"正因為人生是很荒謬的,所以更應面對繼續活下去"。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也讓我很有感觸,而這段話也算是概括了異鄉人整本書的內容。
  書中主角莫梭是個有點看淡一切,逆來順受,接受一切現實的人,或者說他有自己的一套處世之道,不被社會道德價值所約束。他在母親去世的當天沒有落淚、母親下葬隔天就和女人和朋友瞎混、和聲譽不良的好友交往...等等,這些在平常或許都算不了什麼,但莫梭在意外中開槍打死了人,法官在審理時卻用上述那些理由來斷定他是個天理不容的罪犯而判處了極刑。莫梭堅持自己的生存之道,卻不被倫常道德所接納,而成為了一個人類集體道德意識下的異鄉人。


變形記
  變形記在我感覺中是個超現實的寓言故事,主角某天一叫醒來發現自己蛻變成一隻巨大的昆蟲,讓人感到荒謬主角自己並不感到驚慌,反而莫名的接受現狀,主角家人在感到驚慌之餘,卻也默默接受了他的存在,只把他關在房中,每天餵他食物,主角就這麼成了一個超然於原本人類和家族中的角色,從一旁看著家庭的發展,直到一場衝突發生讓自己受了重傷,直至衰亡。
  莫名覺得可以把這個小說改編寓言故事說給小朋友聽,不過好像有點太灰暗就是了。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荒木經惟的攝影告白

More about 荒木經惟的攝影告白
  

  前一陣看完這本書,是本類自傳形式的書籍,書中也有許多照片。雖然我對荒木經惟許多照片的攝影風格不敢恭維,但是從這本書中我只想的到用一句話來形容荒木,那就是我拍,故我在。對荒木來說,攝影就是情愛,就是生命,就是活著,他是個真正把攝影和自己生命緊緊綁在一起的人。


  很喜歡在書中荒木提到的一個故事,荒木在書中說道自己在拍攝過世雙親的遺體中使他學會構圖和拍攝角度。荒木說,構圖就是拍攝自己想拍攝的東西,把不想拍的排除;而攝影的角度則是愛的角度,對於被攝物愛越多,則越能拍出很棒的照片。


  看完書後去圖書館想找荒木的攝影集,但發現好像都沒有,我猜應該是許多照片太情色所以圖書館不敢買吧(笑)。想接觸荒木經惟攝影的人推薦可以看一下這本書唷。



年糕的滋味

  前幾天看英文雜誌時,看到一篇在講述有關心靈治療性的食物的文章。文章中說具有心靈治療能力的食物大多和小時後的飲食記憶有關,還有不同文化中的許多節日飲食也常常具有這種特質,當人們吃到這些食物後可以感到十分的幸福和滿足。


  看完文章後我仔細想了一下什麼樣的食物可以算是我的治療性食物。想了很久發現,對,就是年糕你了。


  還記得小時候總是很期待過年,每逢年節家中親戚總會回來,許多小孩子也會一起回來,每年就屬這個時候我的玩伴最多了;過年當然還有壓歲錢可以領,這也是個讓人喜愛年節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我總是期待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炸年糕。


  每到年初四初五之後,媽媽就會將原本在供桌上大大的圓形年糕拿下,走進廚房將年糕切成許多長方形小塊,沾上麵糊下鍋油炸。我總是在廚房旁看著媽熟練的將年糕沾上麵糊,俐落地將年糕丟入滾燙的油鍋裡;聽著鍋中劈哩劈哩的聲響和聞著陣陣飄出的香甜年糕味,讓我口水都快滴下來囉。熱氣蒸騰,剛起鍋外皮炸的金黃的年糕擺在桌上,也不管媽的勸阻,我不怕燙的拿起一塊咬了一口,那炸的酥脆的外皮配上融化牽絲的香甜年糕真的是難以形容的好滋味,總讓我一塊接一塊,欲罷不能。 


  然而最近幾年,家中似乎不曾再炸年糕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爸媽覺得油炸食物實在不健康的關係,炸年糕也就成為了我美好的味覺和年節回憶了。


  或許哪一天,我也應該要自己來炸炸年糕。 :)